“呵呵,那看来你将来也不会是什么嗜酒之人了。”
拓跋珪的语气还挺高兴,毕竟如果拓跋嗣不嗜酒的话,将来应该也就不会因为喝酒误事了。虽说人无完人,一个人很难没有缺点,但既然拓跋嗣被当成未来的君王培养,那么拓跋珪自然希望他的弱点越少越好。
“那么这样的话,是不是好酒对你来说就不光在于美酒本身,也在于陪你喝酒的人了。”
“陪我喝酒的人?我现在这样算是在陪父皇喝酒吗?”
拓跋嗣毕竟只有十二岁,有些事情似懂非懂,而这些只能将来让他自己体会的问题,拓跋珪也不打算现在就和儿子解释,他只是端起自己的酒杯喝了一口,眼神迷离地盯着某个角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得不到回答又不敢追问的拓跋嗣只好自己也陪了一口,依然只是觉得这酒就是没有那么多奶味,多了点纯粹的酒味,仅此而已。
“等有人陪你喝酒的时候,你就知道好酒不光来源于它自己的味道,更多的则在于回忆本身,只有这样的美酒才更容易醉人啊。”
拓跋嗣是直到多年以后才明白拓跋珪这句话的真正意思的。因为到了那时,每一次拓跋嗣喝下酃酒时,脑子里想起的不光是更纯粹的酒味,而是在姑孰的那个夜里,在他怀里的沾着酒气的毛小豆的味道,和对方恕他无罪时那个带着希望的眼神。
果然,带着回忆的美酒才会醉人,而那时候的拓跋嗣终于和当年的拓跋珪一样,如愿以偿地喝醉了。
◎魏为敌◎
拓跋珪称帝的那天晚上,诸葛承独自去了虎牢关的城墙上。
在天王苻坚和他的秦朝垮台之后,北面群雄并起了那么几年,又再次定于一尊了。于是从今往后,南边汉人主要的对手又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北面鲜卑人建立的大魏朝。而诸葛承身为一位汉人的将领,此时站在城楼上望向北方,不是满脸担忧而是面带微笑,这不光是源于对拓跋珪成功本身的满心欢喜,也同样是欣喜于自己看人的眼光没有错。
拓跋珪真的是帝王之姿,他成了北面的胡人们共同的皇帝。而他的皇朝从此以后也将成为汉人最大的敌人,史册上会记载下这个在黄河北面和汉人隔河相望的朝庭,它的名字叫做魏。
诸葛承第一次以一个南边臣子的身份听见北面那个国度的消息时是在数年以前,那时的他才刚刚确认自己找到了政治上值得投注的对象,成为了聚在刘裕身边的又一位既年轻又有学识的青年志士。这时北面鲜卑部拓跋氏将其国号由代改称魏的情报就混在了其他一众值得汉人注意的胡人各国情报中间传到了他们手里。
“呵呵,魏者,大名也,神州之上国,这个拓跋氏倒是会选字,有点意思。”徐羡之只是望了一眼那个字就开始分析,阴阳家出身的人总是喜欢帮人看字批命,尤其像国号这种,更是可以预示着一个朝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