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余列沉着心神,恭敬的回答:“回禀道长,弟子余列。”
&esp;&esp;“余列、城中似乎并无哪个道士家族姓余。”山阳子咀嚼着余列的名字,脸上的笑容更多了一些。
&esp;&esp;对方俯视着余列,笑吟吟道:“仅此一问,汝当为道种,有道士之姿也。”
&esp;&esp;对方的这句话说出,让四周本就羡慕余列的众人更是感到惊讶,特别是那站在余列身旁的另外十一个道徒,他们恨不得当场一棒子敲晕了余列,取而代之,自己和山阳子对答。
&esp;&esp;须知全场五百多个道徒,可晋升道吏者,至多七成,情况差点则可能只有三成,而最终能晋升六品者,依照道宫中的历史经验,一批道徒顶多会有那么两三个而已,甚至可能一个也没有。
&esp;&esp;山阳子现在这句话,相当于预言了余列今后晋升道士的可能远超常人。
&esp;&esp;以及有了对方这一句话,余列先不说实际的潜力如何,今后在道宫中修炼,其他的不少讲师少不得会多看余列几眼,一定程度上还会行个方便,给山阳子今天这句话一个面子。
&esp;&esp;可以说,此随口一语对于寻常道徒而言,已让道途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道率凭空的增加了几分。
&esp;&esp;祥云上,山阳子顿了顿,口中又说出了一番感慨:
&esp;&esp;“我山海界,为有灵之界,修有道法,凡功法、法术等物,施展与否,多和道人的意识挂钩。此种情况不似某些小世界,灵气难显,只能格物致知以求伟力,反而容易堪破道理。
&esp;&esp;因此似山海界中人,往往难以理解世界唯物之理,多将自我意识和天地并驾,无法堪破其中的迷障。
&esp;&esp;余列,如今你陡然一听贫道讲法,就能提出刚才这个问题。不管你是灵光一现,还是早先就从古籍中自行参悟,都证明你已堪破了唯物之理,具备了成道之性也。
&esp;&esp;仅此一理,即可辅佐你在修行路上,不堕入自我迷障中,远胜宫中诸多积年的老道吏也。”
&esp;&esp;这样一番话说出,让本来仅仅是对余列感到一点兴趣的鬼神、道吏们,也是目中愕然起来,略有骚动。
&esp;&esp;特别是其中的一人,对方身着白色道袍,面容掩饰在斗篷之下,眼神古怪,几乎是直勾勾的盯着余列了。
&esp;&esp;祥云上骚动一番后,有道吏大着胆子,走出朝山阳子拱手,话声竟然是催促着山阳子回答余列的问题:
&esp;&esp;“道长,我等亦想知道刚才问题的答案,请道长讲法!”
&esp;&esp;山阳子沉吟着颔首,开口回答:“汝等所欲知晓的更上一层者,其非仙亦非神。
&esp;&esp;仙者,由人所化,尚且属于生灵之类,虽超脱于凡俗,可得长生,但并未超脱于灵性,未得不死。神者,即便是古之先天神明,也不过是于灵气中自行诞生,和人之魂魄并无根本的区别,只不过前者的跟脚高超,类似于豪门大族,后者则卑微,类似于贩夫走卒。”
&esp;&esp;“至于此更上一层者,究竟为何物……”山阳子缓缓吐出:
&esp;&esp;“吾亦不知也。”
&esp;&esp;听见山阳子的回答,一众道徒、鬼神、道吏,都是面色惊疑,有些不知所措,仅仅少数几人似乎早就知道了这个情况,神色比较平静。
&esp;&esp;余列身为提出问题的当事人,面上保持着平静,但是心中也是一阵古怪:“我这是第一天上课,就把老师给问住了?”
&esp;&esp;有道徒还怀疑山阳子是否在说笑,又或者是否在故意给余列造势,两人私下里有过一腿。
&esp;&esp;山阳子将在场众人的神色都收入眼中,他并没有露出不愉之色,反而细细阐述:
&esp;&esp;“贫道虽然不知更上一层者为何物,但是却可以给汝等指出一条明路。准确说,是前辈先达,给我等指出的一条明路。
&esp;&esp;此路即是帝君挽天倾后,又组织万千道人,搜罗三千世界,方才编纂而成的四九玄功。玄功编成,当今仙道,只需按部就班的完成三十六次蜕变,即可羽化飞升,得证大道。
&esp;&esp;此飞升之后,即是汝等所求的更上一层境界。至于飞升之下,其实都属于同一层次的生灵,仙神人妖,其位格迥异,但皆为自我之生灵,未能超脱,为大道之演化而已。”
&esp;&esp;阐述完,山阳子还补充了一句:“这一法子已经得到了实证,汝等不必怀疑。帝君羽化飞升时,顺手将我山海界的本源重新拔擢,近似大千世界。
&esp;&esp;此等道法威力,非人力也非仙力所能为也,其超脱宇宙,不可估量。”
&esp;&esp;众人得到了山阳子的讲述,心中的惊疑稍定,转而思绪沸腾起来:
&esp;&esp;“竟然是飞升,飞升之后才更上一层,如此说来,此更上一层者,就是‘得道’吗?”
&esp;&esp;“只需要按部就班的修炼即可。我山海界的仙道,果真超脱于万道,许帝君伟哉!”
&esp;&esp;余列听得后,心间也是恍然,暗道:“山阳子道长今日的这番言语,其实在道书中老早的就提过,只是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些缘由。
&esp;&esp;四九玄功果真是在参造化,其简约而不简单,不是‘吃来吃去’一词可以概括的!”
&esp;&esp;当众人思索感悟时,那祥云上的山阳子忽然站起了身子,他的下身从道袍中露出,并非双腿,而是四只蹄子,蹄子绸缎之下生长有白毛,华贵而精细。
&esp;&esp;山阳子的上半身倒是毫无异样,整体看来只是于骑跨在一头白羊背上。
&esp;&esp;对方笼着袖子,继续开口:
&esp;&esp;“既然今日有弟子问出了根源问题,那么贫道不妨便再讲的清楚一些,方便尔等修真求道。至于能悟得多少,尔等自行思忖。”
&esp;&esp;此话一出,躁动的道徒们立马变得安静,一动不敢动。
&esp;&esp;那些跟随而来的鬼神、道吏们,也都是立刻收敛精神,竖起了耳朵聆听。要知道他们当中都不少人,今日之所以过来,为的可不是捧场奉承山阳子,而是为了蹭课!
&esp;&esp;因为在新道徒们入宫后,其第一堂课都是由道士中的厉害人来宣讲的,有时甚至还是五品的道师!
&esp;&esp;并且第一堂课所讲的内容,不仅会涉及根本道理,因为道徒们的境界低微、道法实践都不多,道士道师们的讲述还会格外的浅显直白,不会用那些玄之又玄的话来忽悠人。
&esp;&esp;这种课程对于道徒们来说很有帮助,可开拓眼界、洗心革道,十分重要,对于道吏们而言,亦是大有裨益,不容错过。
&esp;&esp;第287章 实证之学
&esp;&esp;山阳子道士先是将灵气的品级详细论述了一番:
&esp;&esp;“灵气者,为仙道之本源,品类方面,有五行之分,轮转而蕴藏于天地间;品质方面,亦有分级,此分级和仙道九品恰好重合。
&esp;&esp;草木虫豸者,魂魄中所蕴含灵气,最为粗略,不入流,凡人野兽者,魂魄成形,灵魂即是第九品灵气,道徒体内灵气即为第八品,道吏即第七品……依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