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你怎么都不会抢饭呢,这要是有什么好吃的,铁定没有你的份!”杨西定吃了半饱,看见李耀安一口没吃着,倒不觉得自己可怜了。
&esp;&esp;杨西宁轻咳一声,让杨西定去找店小二,重新给上了一桌一模一样的菜。
&esp;&esp;这回杨知府和他的书童没有再抢着吃了,明显是吃饱了。
&esp;&esp;杨西宁一个人吃了三大碗饭,杨西定则吃了六大碗。
&esp;&esp;只吃了一碗就饱了的李耀安,一头黑线。
&esp;&esp;看见杨知府和杨西定略带鄙视的眼神,李耀安觉得,以后还是少和他们一起吃饭的好。
&esp;&esp;当天下午的时候,杨知府拉着李耀安给他还有杨西宁和杨西定画了两张画像。
&esp;&esp;一张由杨西宁他们带回京城,给杨知府的媳妇。
&esp;&esp;一张杨知府自己挂在了书房。
&esp;&esp;在李耀安收了画画的工具,要走的时候,杨知府良心未泯,还是打算给李耀安十两银子,作为辛苦费。
&esp;&esp;李耀安本来以为这是免费的,现在能收到银子,也是意外之喜。
&esp;&esp;见杨知府颇为不舍这十两银子,硬是掰开他的手指,将银子拿走了。
&esp;&esp;徒留杨知府,抱着自己放私房银子的木箱子感慨没钱。
&esp;&esp;第二天一大早,李耀安给了杨西定和杨西宁一些李耀明寄给他的药丸子。
&esp;&esp;告诉了他们功效,算是给他们的临别礼物。
&esp;&esp;随着杨西宁他们的离去,永熙府开春的春耕也开始了。
&esp;&esp;在李家村的宅子也开始了修建。
&esp;&esp;一切都在渐渐发展。
&esp;&esp;杨西宁和杨西定这边回了京城,她娘崔氏就压着杨西定跟她学怎么执掌中馈。
&esp;&esp;杨西宁今年开年,已经十三岁了。
&esp;&esp;在名门闺秀中,这个年龄已经可以开始相看,定亲的了。
&esp;&esp;可是她爹杨江不舍得,千叮咛万嘱咐,说杨西宁的亲事不着急,晚些定才好。
&esp;&esp;而且现在杨江在西北带兵守关,崔氏也不敢不经过杨江就给杨西宁定亲。
&esp;&esp;但是教导中馈,让杨西宁具备成为宗妇的能力,这件事情,杨江可不能反驳。
&esp;&esp;于是杨西宁回京后,遭遇了崔氏严厉的指导。
&esp;&esp;平时喜欢穿的劲装男装,全部换成了繁琐的华衣,就连发式也很是繁复。
&esp;&esp;繁复到,若是杨西宁有过于跳脱的动作,都有乱的可能。
&esp;&esp;更别提,头发上还簪了带流苏的簪花。
&esp;&esp;只要动作幅度大,一准儿打脸。
&esp;&esp;经过崔氏这么收拾,若是李耀安看了现在的杨西宁,铁定觉得这是杨西宁她双胞胎姐妹。
&esp;&esp;一点都想象不出,她剿匪的样子来。
&esp;&esp;杨西定的日子也不好过,回了京城,就不能随便出去打牙祭了。
&esp;&esp;成日里吃的饭都是清淡的,一点滋味都没有。
&esp;&esp;崔氏还盯着他跟请来的夫子读书,弄得他想离家出走!
&esp;&esp;有一天崔氏在杨西宁那边检查有没有什么武器的时候,看到了李耀安画的那张画。
&esp;&esp;杨西宁和杨西定回京城后,把这幅画给忘了。
&esp;&esp;现在被崔氏看到了,当即就没收了。
&esp;&esp;晚上还在自己的书房召见了兄妹两个。
&esp;&esp;杨西宁和杨西定两个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都在想今天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esp;&esp;想了半天,都没想出来。
&esp;&esp;只能硬着头皮进了书房。
&esp;&esp;一进书房,就看见崔氏拿着一幅画。
&esp;&esp;杨西宁恍然大悟,连忙说:“阿娘,这是李耀安画的,画的我们两个和三叔。画得可好了,我本来打算回来就给三婶的,可惜我给忘了。”
&esp;&esp;崔氏疑惑:“李耀安?”
&esp;&esp;“就是三叔的朋友,云清书院周夫子推荐来帮忙的学子。”杨西宁笑着回了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