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令 第619节(2/2)

&esp;&esp;因着主公的缘由。

&esp;&esp;战利品,实在是容不得半点浪费。

&esp;&esp;樊庆又把本来西域和边疆一带,那种坚硬到可以抵挡箭矢的厚重干粮,锅盔饼子捏成一块一块,一起熬煮,最后洒落了些盐巴,以恢复百姓的体力精神。

&esp;&esp;这饭菜咕嘟咕嘟冒着泡,香气极浓郁扑鼻,不知道有多么诱人。

&esp;&esp;樊庆三令五申,说明了城中此刻的规矩。

&esp;&esp;然后让百姓先列队,分发肉粥。

&esp;&esp;之后才是军士。

&esp;&esp;百姓见此军威严肃穆,不伤己身,驱逐外敌,最为特别的就是,他们来了,自己的生活几乎肉眼可见变好,民众心中欣喜敬畏,暗地里称为天军。

&esp;&esp;那复姓朱邪的沙陀部悍将端着陶碗,看着里面的肉汤和干粮,和百姓,乃至于安西军的并无不同,眉宇皱起,喝了口,这个时代加了盐巴,有粮食和肉的食物,可以极好得恢复精神和体力。

&esp;&esp;周围其实吵吵嚷嚷的,不得安静。

&esp;&esp;或许是意识到李观一并不会拿了他们脑袋去铸造什么京观,这些个西域的俘虏多少是放松下来,一旦恐惧消散,那么这一股憋屈火气就腾地一下窜起来老高。

&esp;&esp;西域联军俘虏被留下的这一万余人,都是极为精悍。

&esp;&esp;在这种大混战里还保留有战斗力的精兵,校尉,悍将,都被扣留下来,可以说,这些人是通过这一场十几万众的战场,厮杀角逐出来的绝对悍卒。

&esp;&esp;若是这些人结成一军,必然比那十万联军的威胁都大。

&esp;&esp;后者人数虽多,却上下不能一心,命令不能即达,过于冗沉,反倒是害处,这一万余人,精悍无匹,武艺强盛,如果有一员猛将率领,那才是棘手。

&esp;&esp;而这些武人出身于不同部族,一个个素来以武功自傲,被拿了之后,心中也多少有些气愤,是用自己的语言大骂一声赫连介山等联军的将领。

&esp;&esp;何等卖钩子的憨货!

&esp;&esp;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esp;&esp;竟让你爷爷我被你拖累至此,还得吃马肉,我西域大漠上的汉子,何时吃自己的坐骑……

&esp;&esp;啊,不过这好像是大宛部的马。

&esp;&esp;肉结实地跟咬皮革似的,废腮帮子。

&esp;&esp;那没事儿了。

&esp;&esp;就是有些可惜。

&esp;&esp;大宛部的马很好。

&esp;&esp;那复姓朱邪的悍将冷笑不已,低头吃肉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内一股股暖流涌动,终究是恢复过了些许,却忽感觉到了周围的气氛一下子安静下来。

&esp;&esp;他抬起头,也是下意识捏紧了陶碗,身躯僵硬,见那身穿山纹甲的战将又来,李观一端着一碗,只大喇喇坐在石头上,腰间配剑落在石头上,甲胄甲叶碰撞发出肃杀声音。

&esp;&esp;这俘虏们所在的地方,一瞬间安静地死寂。

&esp;&esp;只有吃肉粥的声音,就连吃饭的声音都很小很小。

&esp;&esp;生怕嗦汤时发出声音,惹来那边那位的注视。

&esp;&esp;李观一扬了扬眉:“说话啊,为什么不说了。”

&esp;&esp;没有谁敢开口。

&esp;&esp;气氛反倒是更为地凝重起来了。

&esp;&esp;唯朱邪起身,瞥了一眼,见李观一碗里面的和自己所吃的没有什么两样,心中极为好奇,终于忍耐不住,用稍微有些蹩脚的中原话开口道:“你为何不吃更好的?”

&esp;&esp;“我们若是大胜,可以享受更好的东西。”

&esp;&esp;“烤全羊,美人,美酒。”

&esp;&esp;李观一言简意赅,道:“穷。”

&esp;&esp;悍将朱邪一口气没有喘上,梗在喉咙里。

&esp;&esp;李观一大笑:“只开个玩笑罢了,吃饭的钱还是有的,只是如今粮食不多,军民上下,都该要一视同仁便是,况且……”

&esp;&esp;他端着这肉粥,沉默了下,感慨笑道:

&esp;&esp;“我想吃的东西,往日常见,形影不离。”

&esp;&esp;“偏偏现在没有。”

&esp;&esp;“不在身边。”

&esp;&esp;朱邪看他,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esp;&esp;李观一道:“说起来,你叫什么?”

&esp;&esp;这悍将把手中碗放在旁边,半跪在地,回答道:

&esp;&esp;“吾乃沙陀国贵族,朱邪家子弟,名朱邪克敌,因吾悍勇,骑射无双,军中称吾‘飞虎儿’,今次败在你的手中,心服口服,你要杀要剐,随你的便。”

&esp;&esp;“如果要把我编入你的骑兵,只要不打我朱邪家,就算是要打沙陀部,我也不反叛你。”

&esp;&esp;西域民风彪悍,哪怕是同一个部族里面,叔叔,侄子,父亲,为了争夺可汗,单于的位置,都会各自率领一票人马彼此厮杀,输了的要么被杀,要么成为骑奴。

&esp;&esp;李观一道:“飞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