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 第182节(2/2)

&esp;&esp;虽大郑继大魏,风气相对开放,但也有人希望儿媳妇守节,邵家这样处理,是不想耽搁她的婚姻。

&esp;&esp;这些,苏子籍还真不知道。

&esp;&esp;“夫君,路先生,尝尝我新学着做的枣子糕。”

&esp;&esp;正说着,叶不悔已是端着热腾腾新蒸的精致糕点进来,看她微红眼圈,竟是听到了刚才讨论的事。

&esp;&esp;苏子籍不禁叹了口气,在她放下点心,突然对她说:“不悔,我可不愿你和周瑶那样。”

&esp;&esp;叶不悔一怔,看着苏子籍。

&esp;&esp;苏子籍起身,在厅内转了转,缓缓说:“邵家宽宏,周瑶情深,都可以传出一段佳话,可我宁可你从来没有它。”

&esp;&esp;“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每段佳话,其中悲欢离合,都是拿贵瓷打碎给人看。”

&esp;&esp;“不悔,我只希望你我平平淡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就好。”

&esp;&esp;叶不悔听了这话,一下子抬起螓首来,二人瞬间四目相对,刹那间,野道人觉得她光彩夺目,又有些尴尬。

&esp;&esp;“啪啪啪!”恰在这时,有人敲门,野道人忙起身,朝屋外走去。

&esp;&esp;第317章 三大贤

&esp;&esp;门一开,一个看清秀的少年,就冲着野道人一笑。

&esp;&esp;“这里住的可是苏子籍苏公子?”

&esp;&esp;野道人见身后无人,只有不远处停着一辆牛车,点头:“是,小兄弟找我家主人有何事?”

&esp;&esp;这个十三四岁少年听了,松口气:“我是谢府派来,听说苏公子在西南立了功,让我奉上薄礼一份,向苏公子道贺,请您务必转达一声。”

&esp;&esp;“逢云,来的是谁?”就在野道人打算再追问,身后传来脚步,苏子籍出来问着。

&esp;&esp;“是谢府来给您道贺送礼。”野道人说着。

&esp;&esp;苏子籍迟疑:“谢府?”

&esp;&esp;野道人就明白了:“您不认识?”

&esp;&esp;苏子籍摇头。

&esp;&esp;野道人转身看向少年。

&esp;&esp;少年不慌不忙解释:“虽不认识,但我家主人素来倾慕少年英才,更佩服苏公子这样去了西南,还立下军功的读书人。”

&esp;&esp;西南?谢?

&esp;&esp;野道人想了下,脑海中一闪而过,打量着这少年,试探问:“难道小兄弟你是镇南伯的人?”

&esp;&esp;少年含笑回答:“是,我家主人正是镇南府的人。”

&esp;&esp;见苏子籍要拒绝,少先解释:“真仅仅只是一份薄礼,您先别忙着拒绝,等我取来,您一看便知。”

&esp;&esp;说着直接转身,朝着牛车而去。

&esp;&esp;苏子籍与野道人对视一眼,因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没有拦着。

&esp;&esp;提起谢府,苏子籍还真没反应过来,这京城里姓谢人家不少,光朝堂上,就不止一位谢大人,但提到镇安伯府,苏子籍立刻想通了其中的联系。

&esp;&esp;也不奇怪野道人立刻猜到了是这一家,说起来,镇南伯府与西南,的确有不少渊源。

&esp;&esp;当年谢家家主是西南人出身,跟随太祖起兵,曾经在年轻时平定西南,后来得了伯爵,对西南的局势,镇南伯府未必就毫无触动,不过却这代家主,没有能获得资格去领军平乱。

&esp;&esp;而苏子籍以随员身份去了西南,还立了功,现在镇南伯听闻西南已平,差人送礼过来,不算是毫无缘由。

&esp;&esp;但苏子籍就是觉得这里面未必没有别的原因,正想着时,少年已捧着一个不大的木匣子重新走过来。

&esp;&esp;“苏公子,里面是几本书册,我家主人说,并不算是值钱的东西,只是觉得,苏公子你文武兼备,这样书册送与公子,就如宝剑赠英雄,也不算是辜负了它们,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esp;&esp;说着,就将木匣子双手递上。

&esp;&esp;野道人想先接过来,被苏子籍下意识一个眼神阻止了。

&esp;&esp;苏子籍自己双手接过,并轻轻一按金属机关,啪,木匣打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esp;&esp;匣子里面是几本书册,看上去很旧,哪怕能看出拥有者已尽力保存,可那种古旧书籍的味道,还随着匣子一开,从里面散溢出来。

&esp;&esp;只看了一眼,苏子籍心下一动,这是可汲取的手册——实在是有些瞌睡了就遇到了枕头,正盘算着收集一些古册,竟就有人将古册送来?

&esp;&esp;目光落在最上面那一册靛青色封皮上,更一下子就怔住了。

&esp;&esp;“簪花文集?”

&esp;&esp;苏子籍忙将这一册小心翼翼翻开,果然入眼的是极熟悉的前朝大贤孟忠青的字。

&esp;&esp;作为前朝三大贤之一,就算到本朝,县学府学里,也常常有着孟忠青的仿写字帖,让学生练习。

&esp;&esp;苏子籍对这位大贤的字迹,算得上是一见就识了。

&esp;&esp;而这书册的古旧,莫非竟是真迹?

&esp;&esp;苏子籍震惊不已,忙又小心翼翼翻了下面四册,除了两册是《簪花文集》的中下册,还有三大贤中两位文集。

&esp;&esp;徐少良的《听海集》以及张仲庸的《柏溪文集》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