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css="rd">
&esp;&esp;他早已与裴灵溪商议好,由裴灵溪和霜儿留在长安,照顾他的儿女。
&esp;&esp;姜月瑶和长离,与李瑄一起到西域。
&esp;&esp;等过两三年,孩子们大一点,再带他们和裴灵溪离开。
&esp;&esp;到时候留一个儿子到长安就行了。
&esp;&esp;关键时刻,李瑄会派人将儿子和李适之接走,向西躲藏。
&esp;&esp;李瑄在西面留了不少亲卫统领常平新兵。
&esp;&esp;这些常平新兵忠于他,关键时刻可以与地方县令、郡守拔刀相向。
&esp;&esp;常平新兵,挤占大量的郡兵、县卒,使郡县不招募乡勇的情况下,很难对抗。
&esp;&esp;“我会约束堂兄和姐姐们,让她们不要跋扈。七郎的妻儿和父亲,我一定会帮忙照看。”
&esp;&esp;杨玉环觉得这是她应该做的。
&esp;&esp;“多谢娘子!”
&esp;&esp;李瑄再次感谢。
&esp;&esp;她敢肯定,心慈手软的杨玉环,不能约束五杨。
&esp;&esp;历史上很多权柄在握的皇后,都有狠辣参政的一面。
&esp;&esp;然杨玉环从来没有过。
&esp;&esp;但话又说回来,杨氏的跋扈,杨玉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esp;&esp;因为杨氏的权力,来源于杨玉环的纵容。
&esp;&esp;“玉环和七郎在说些什么?”
&esp;&esp;这时,观赏花灯的李隆基走过来。
&esp;&esp;“臣妾想请七郎作一首词……像是中秋那样。整个天下,只有七郎能作出音律独特的词,这上元夜的火树银花,绚丽灯火,不是应景吗?”
&esp;&esp;杨玉环立刻改变神态,掩饰自己与李瑄的谈话内容。她灵机一动,想到向李瑄求词。
&esp;&esp;是搪塞李隆基,也是真心向李瑄求。明媚的眼波中充满期待。
&esp;&esp;“是极!是极!七郎去西域前,留下好词吧!让我能再作大曲!”
&esp;&esp;李隆基来了兴致,上元节也是诗人们吟诗作赋的节日。
&esp;&esp;现城中不少文人,在花下吟诗。
&esp;&esp;“臣只在此间,不够完善,希望能独自在朱雀街游览,寻找灵感,待游览完毕,再向圣人和娘子奉上词。”
&esp;&esp;李瑄愣了一下,不过他很快就回答道。
&esp;&esp;元宵的词,确实有一首。
&esp;&esp;如果说《水调歌头》是秋词的绝唱,但《青玉案·元夕》,就是当之无愧的元宵节第一。
&esp;&esp;“七郎可自去游览!”
&esp;&esp;李隆基点头,写诗词确实需要灵感。
&esp;&esp;那种穿梭时间与空间的感觉,只是站在花萼相辉楼上,为难李瑄了。
&esp;&esp;“三郎,上元夜不该只在这花萼楼上,当夜游曲江。我们与七郎在曲江汇合。”
&esp;&esp;杨玉环趁机向李隆基说道。
&esp;&esp;“依玉环的!”
&esp;&esp;李隆基笑道,他正想离开花萼相辉楼呢,玉环果然与他心有灵犀。
&esp;&esp;随即,吩咐高力士起驾一路游览,前往曲江。
&esp;&esp;李瑄穿着便服,故意走在朱雀街的昏暗之处,怕人认出。
&esp;&esp;她的妻子们就在这朱雀街上,观看满城花火。
&esp;&esp;他没有刻意寻找。
&esp;&esp;有的时候,还绕过小巷,看烟火气息。
&esp;&esp;一年一度,非宵禁之夜。
&esp;&esp;李瑄知道,宵禁对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esp;&esp;总有一天,李瑄会推倒这些坊市之墙,取消宵禁。
&esp;&esp;在巷子中,李瑄看到许多孩童提着灯笼,一蹦一跳。
&esp;&esp;在朱雀大街上,许多贵族士女畅游。
&esp;&esp;还有一处广场上,铁花飞空,像是东风吹开了火树银花……
&esp;&esp;李瑄用一个时辰,一路走到曲江。
&esp;&esp;这里从皇家的阁楼,到曲江池的画廊,都有明亮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