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夫蒙灵察是成名已久的猛将,斩突骑施莫贺达干,威震一时。
&esp;&esp;相比起来,高仙芝名不见经传。
&esp;&esp;而高仙芝去平定小勃律,也是夫蒙灵察推荐的。
&esp;&esp;不然李隆基不可能将诏书绕过没犯错误的主帅,传达给副帅。
&esp;&esp;但高仙芝灭小勃律后,并未通知夫蒙灵察,而是派人先一步向长安告捷。
&esp;&esp;回去以后,夫蒙灵察暴怒,指着高仙芝的鼻子骂狼心狗肺,边骂还边质问。但高仙芝出于愧疚,不敢反驳,只能赔罪。
&esp;&esp;监军边令诚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将夫蒙灵察告到李隆基那里,说高仙芝立下大功,身为主帅的夫蒙灵察却不加善待,如果高仙芝忧愁而死,谁会为朝廷卖命呢?
&esp;&esp;边令诚一直以贪得无厌,睚眦必报而出名。
&esp;&esp;李隆基听到边令诚的密奏后,当即将夫蒙灵察革职调回长安,任高仙芝为鸿胪卿、安西四镇节度使。
&esp;&esp;李瑄可以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他手下的安思顺、高秀岩,敢不经过他的手就上奏圣人,看李瑄整不整他们就完事了。
&esp;&esp;因为这代表着一个主帅在军中的威严。
&esp;&esp;“借天水王吉言!”
&esp;&esp;夫蒙灵察一拱手,他戎马半生,又是胡人的身份,在朝堂上格格不入。
&esp;&esp;“夫蒙将军常在西域,我对西域颇感兴趣,以后要叨扰夫蒙将军,了解一些西域之事。”
&esp;&esp;李瑄向夫蒙灵察说出主要目的。
&esp;&esp;夫蒙灵察在安西从军二十多年,又有两年安西节度使的经历,对安西了如指掌。
&esp;&esp;李瑄想从夫蒙灵察这里了解一些西域军事,以及西域的诸多民族关系。
&esp;&esp;治理西域,最应处理的就是西域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汉人和胡人矛盾。
&esp;&esp;李瑄亲自问询,夫蒙灵察自然不会拒绝。
&esp;&esp;能与李瑄交谈上,可以增加他在朝堂上的地位。
&esp;&esp;两人谈聊间,出兴庆宫,互礼离开。
&esp;&esp;这里已经有一队金吾卫护卫李瑄,免遭刺客。
&esp;&esp;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即便李瑄有强大的武力,但总有不要命的人,会铤而走险取李瑄性命。
&esp;&esp;用天下豪强的话来说,李瑄死,天下安。
&esp;&esp;哪怕是没有横行乡里的大族,也不喜李瑄。
&esp;&esp;因为他们也兼并土地,只是他们的手段合法,他们认为李瑄破坏规矩,害怕李瑄杀红眼,把他们一起宰了。
&esp;&esp;李瑄准备上马离开的时候,林招隐小跑出门通知李瑄:“圣人在道政坊赐天水王宅院一座,作为天水郡王府,里面奴婢数十人,良马二十匹,马车五辆,其余用具一应俱全。此为房契,您先收下。”
&esp;&esp;“多谢林常侍。”
&esp;&esp;李瑄接过房契。
&esp;&esp;这样的小事,刚才李隆基未告知他。
&esp;&esp;道政坊就在兴庆宫南面,与兴庆宫一街之隔。
&esp;&esp;身为王爵,在长安有一宅院,也是必然的。
&esp;&esp;哪怕他不经常在宅院里住,也得有一座象征着身份的王府。
&esp;&esp;李瑄没有去他的王府,而是直接回平康坊。
&esp;&esp;李霅一如既往地在门前迎接李瑄。
&esp;&esp;李瑄相拜,李霅不肯接受。因为李瑄现在的地位非同凡响。
&esp;&esp;进入宋国公府,李适之紧紧地握住李瑄的手,短短一两句问候,就知道彼此的心情。
&esp;&esp;因为麒麟儿,李适之是王公权贵人人都羨慕的对象。
&esp;&esp;大唐最大的敌人吐蕃臣服,七郎功成名就。
&esp;&esp;李适之是希望李瑄留在长安。
&esp;&esp;在他心中,宰相之位,是臣子的最终目的。
&esp;&esp;而李林甫为相十几年,让李适之知道一个人可以长时间待在相位上。
&esp;&esp;李瑄的五兄李琅已经成婚,可惜李瑄正忙于战事,无法恭贺。
&esp;&esp;李适之让李琅带着妻子杜氏,来拜见李瑄。
&esp;&esp;同时,李适之暗示李瑄,现家中只剩下七郎未成家。
&esp;&esp;功成名就,娶妻是头等大事。
&esp;&esp;这段时间为李瑄说媒的人,都快要把门坎踏破了。郡王妃的位置,还是李瑄这样文武双全的少年英雄,家族攀上关系,必然飞黄腾达。
&esp;&esp;大唐贵族女子奔放,娶妻要慎重,其家族不得过骄。
&esp;&esp;李瑄比较中意与他见过三次的裴灵溪。
&esp;&esp;她好像在长安,可以请她到家里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