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特地报上了名号,还提起了冯昊的大名。
&esp;&esp;因为现任安西大都护刘霖和冯昊有旧,赵洵可以借着这层关系让双方之间的距离拉近一些。
&esp;&esp;就是不知道刘霖在看过信后会不会听信赵洵的话。
&esp;&esp;
&esp;&esp;
&esp;&esp;最终显隆帝选择前去凉州调查魏王之死的人是冯昊。
&esp;&esp;他思来想去也只有冯昊最符合这个身份。
&esp;&esp;毕竟冯昊乃是不良帅,是赵洵的顶头上司。
&esp;&esp;而不良人又执掌侦查要案的权力。
&esp;&esp;涉及藩王之死,其他衙门都不适合插手。
&esp;&esp;唯有不良人最是稳妥。
&esp;&esp;可冯昊就郁闷了。
&esp;&esp;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赵洵竟然敢斩杀藩王。
&esp;&esp;还记得出发前他曾经再三叮嘱赵洵,不要和魏王发生冲突。
&esp;&esp;当时赵洵是怎么回答的?
&esp;&esp;冯昊仔细回想,便记了起来当初赵洵说的是不会主动和魏王发生冲突。
&esp;&esp;这句话就耐人寻味了。
&esp;&esp;什么叫不会主动发生冲突,这不就是不会先出手发难的意思嘛。
&esp;&esp;看来赵洵从离开长安的那一刻就意识到了他跟魏王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不可避免要有一场恶战。
&esp;&esp;赵洵能做的就是不先出手。而一旦魏王先出手了,赵洵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
&esp;&esp;魏王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这一点作为不良帅的冯昊十分清楚。
&esp;&esp;魏王在凉州就藩已经有一年,对凉州兵马军队肯定有很强的控制力。
&esp;&esp;但冯昊没有想到魏王胆敢动谋反的心思。
&esp;&esp;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esp;&esp;大周虽然国运衰退,但朝廷的实力也不是区区一个藩王能够比拟的。
&esp;&esp;凉州地处河西,当地民风尚武,百姓个个骁勇善战。
&esp;&esp;可那又如何。
&esp;&esp;河西人丁稀薄,凉州也是如此。
&esp;&esp;即便满打满算凑出一支军队,人数也就是在几万人顶天了。
&esp;&esp;靠着几万人就想造反?
&esp;&esp;魏王真是太想当然了。
&esp;&esp;不过魏王联合西域联军的举动倒是一步不错的棋。
&esp;&esp;西域军队至少也有十几万,若是能够借兵西域,凑出一支二十万的大军,对长安还是能够构成一定的威胁的。
&esp;&esp;至于事情的细节究竟是怎样的,冯昊现在不得而知,他得亲自前往凉州调查一番才能弄清楚。
&esp;&esp;无论如何,赵洵是冯昊一手提拔起来的。
&esp;&esp;只要事情真的像赵洵在奏疏中所说的那样,冯昊无论如何也要死保赵洵。
&esp;&esp;显隆帝肯定不会对此事善罢甘休,但政治有的时候不是仅凭上位者的喜恶,而要讲究多方博弈平衡。
&esp;&esp;冯昊相信只要他把足够多的证据摆在显隆帝的面前,给他摆事实讲道理,此事一定能够就此揭过。
&esp;&esp;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稳住赵洵。
&esp;&esp;冯昊在离开长安城之前特地写了一封长信,随后动用传送术传到了凉州。
&esp;&esp;他相信只要赵洵看到了这封信,一定能够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esp;&esp;
&esp;&esp;
&esp;&esp;剑圣魏无忌返回东越之后立即闭关修炼,任是谁来求见也不见。
&esp;&esp;长安之战,他元气大伤,虽然捡回一条命来,但境界至少跌了三成。
&esp;&esp;若不能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安心闭关修炼,把这跌的三成境界追回来,莫说天下第二的位置不保,甚至有可能一举跌出前十。
&esp;&esp;东越不过是弹丸之地,之所以能够存续至今,就是因为有魏无忌这个天下第二的大剑圣坐镇。
&esp;&esp;本以为他和山长之间的差距不会那么大,可这次长安之行让魏无忌彻底认识到了双方之间的差距。
&esp;&esp;可以说双方之间的实力差距犹如隔了一条鸿沟一般,完全就不是一个级别。
&esp;&esp;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却是着实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