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2/2)

&esp;&esp;余畅试图从陆长风和岳方霖的脸上找到破绽,来证明两人在说谎,反复看了看去,两人都毫无破绽,他失败了。

&esp;&esp;余畅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esp;&esp;很快他就想到了陆长风刚刚说的,短暂的时间内是有效的。

&esp;&esp;抓住这一点,他说:“你也说了,不是完全没效果,那就是有效果,影响力周期只能覆盖一个月,那我们就一个月做一次方案,直到让所有人意识到我们不是开玩笑,而是真的会这么做,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总有一天可以让所有人相信,只要干了坏事,就会被惩罚。”

&esp;&esp;陆长风笑道:“真是异想天开。”

&esp;&esp;“才不是异想天开。”

&esp;&esp;“不是异想天开是什么?”陆长风觉得他傻得可笑,“快四十岁的人了,还抱着这么可笑的想法,你可知道现在人口有多少亿,你们又有多少人,全国范围内每年的网暴数量有多少起,校园霸/凌有多少,职场潜规则有多少,家暴的数量有多少,这些你都不知道,就算你们有十万人,放在十四亿里,也不过是一瓢水洒进长江黄河,你觉得一瓢水就能阻碍河流的走向吗?”

&esp;&esp;人都有侥幸心理,不相信厄运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

&esp;&esp;陆长风道:“如果你们真的这么做了,我们的警力有限,匀出警力来抓捕你们,很可能会导致我们警力不足,没有办法应对更多报警事件,耽误社会正常运转。”

&esp;&esp;余畅:“我们也不会是致力于杀光每一个不公对待他们的人,但绝对可以起到警示作用,并不是像你口中说的那样完全无用。”

&esp;&esp;陆长风点头:“你们确实可以长期作案,不断地来冲击我们律法,当律法不再牢固,当公信力开始坍塌,社会变得人心惶惶,每个人都戴上枷锁,当有人被这种压力逼到极限,走上大街随便拿一把刀开始报复社会的时候,你们能够为此负责吗?是你们的行为导致更多的无辜者为此付出代价,你们所谓的公平,就是真正的公平吗?难道你没有家人吗?你就那么有把握你的家人不会遭遇这种影响吗?”

&esp;&esp;一连串的质问,把余畅问得哑口无言。

&esp;&esp;张着嘴想要反驳,却怎么也找不到可以支撑自己反驳的点。

&esp;&esp;只得在这场对峙中败下阵来。

&esp;&esp;只要冷静下来认真想就知道,他们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够让社会变好,反而让社会变得更差。

&esp;&esp;第108章 以彼之道02

&esp;&esp;第2章

&esp;&esp;余畅彻底被说破了防。

&esp;&esp;陆长风趁热打铁问:“你是怎么加入这个组织的?谁拉你进来的, 又是谁安排你网罗更多的成员?”

&esp;&esp;余畅不愿将自己的上线供出来,保持沉默,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试图想到反驳陆长风的点,对陆长风的论点进行反驳。

&esp;&esp;然而他想了许久,也无法对陆长风的话作出反驳。

&esp;&esp;反倒是让他自己的心态彻底崩了。

&esp;&esp;“也是在论坛上, 一个叫墨海的人在我的帖子下留言, 跟我拉近关系, 慢慢地我就加入了这个组织,当时的审判者和现在的审判者还有些不太一样。”

&esp;&esp;“有什么不一样?”陆长风询问。

&esp;&esp;余畅告知他们, 审判者的宗旨是审判那些法律给不了的正义, 期间有段时间, 变成了个人复仇的工具, 内部就出现了分歧。

&esp;&esp;一派人认为不应该成为个人复仇工具, 另一派人认为复仇也是因为受到了不公, 两种观念的人最后谈崩了, 就一分为二。

&esp;&esp;认为可以成为个人复仇工具的人离开了,留下的都是认为不应该沦为复仇工具的人,也就是我们这一批。

&esp;&esp;“你们是如何从做小案子,变成现在要做社会性的案子?”

&esp;&esp;余畅的思绪飘远, “是因为这种事情太多了。单杀一个人两个人没什么用,所以我们在想着,挑典型,然后通过向全体喊话的方式, 扩大事态,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件事,起到威慑全体的作用, 看看这样有没有效果能不能让同类的不公减少,如果可以,就比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杀要管用得多。”

&esp;&esp;陆长风问:“之前你们杀人是小组核心成员行动,还是和现在这样,自愿行动?”

&esp;&esp;“我只负责招兵买马,杀人的事情我不负责,有人会专门搜集社会案件,有人负责指导,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esp;&esp;余畅顿了顿继续说:“之前的杀人模式我确实不知道,我只知道杀完人要在现场留下审判者的标志,以此来扩大事件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