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从前他只觉得自己未曾拥有与慕容博再次相见的机会是命运的捉弄。
&esp;&esp;如今月月在他面前专门点到慕容氏或许有复兴百年前灭国的燕国之妄想,他才意识到他所认为的巧合极有可能是慕容博故意为之。
&esp;&esp;只不过这一切猜测未曾寻到证据,不能作为给慕容博定罪的凭据。
&esp;&esp;雁门关一役是否是慕容博之错还需打个问号,但是他之错却是实打实的。
&esp;&esp;二十五年转瞬即逝,玄慈心中的愧疚叠成厚厚一堆,其中种种却无人可以述说。
&esp;&esp;他自知自己该死,但是作为少林方丈的他绝无自己的可能,这些年只能带着长久的歉疚活着。
&esp;&esp;今日见到萧峰和月月一同来此,玄慈没有任何恐惧,他的心甚至因为常年压在胸口的巨石即将被搬开而产生期待。哪怕巨石被搬开的代价是死亡,他也心甘情愿。
&esp;&esp;两位萧施主,请恕老衲无能,还请动手了结我们之间的恩怨吧。玄慈第三次提出赴死的请求,此时月月和萧峰都已相信他愿意以死赎罪的决心。
&esp;&esp;方丈大师,我们不要你的命,月月吐露他们一家早就商量好的决定,我们家变成现在这般,你就是死了,又能时光倒流吗?
&esp;&esp;萧月施主打算如何惩处老衲?还请直言相告。得知不用去死,玄慈一时不知自己该喜还是该悲,但他知道现在不是探究自己情绪的时候。
&esp;&esp;月月对着玄慈伸出四根手指:因你当年未经求证,错信慕容博,使得我们一家遭受生离死别,此错大师你是认还是不认?
&esp;&esp;阿弥陀佛,玄慈双手合十,此错老衲一直都是认的。
&esp;&esp;我们家一共四人,你需得应我四个要求。月月向玄慈伸出四根手指,露出今日见他的最终目的。
&esp;&esp;玄慈凝视着月月的四根细长手指,沉默片刻,才道:两位施主有何要求尽管提,别说四个要求,便是四十个、四百个,老衲也会尽力做到。只是此事乃是老衲一人之错,还望二位提出的要求不要殃及宋国百姓和少林,亦不要违背江湖道义。
&esp;&esp;这是自然,月月回道,冤有头、债有主,我们绝不会牵连与此事无关之人。更不会看到谁是宋国汉人,亦或是出身少林寺就觉得他定是个坏种。
&esp;&esp;月月的意有所指极为明显,她指的就是当初玄慈在汪剑通准备让萧峰继任丐帮帮主之位时,还专门写信劝阻一事。
&esp;&esp;玄慈只得沉默,他如何不知月月嘲讽的就是他?
&esp;&esp;但如果再发生一遍同样的事,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esp;&esp;月月也没指望玄慈回应,她用手肘碰碰萧峰的手臂,说到:第一个要求你来提吧。
&esp;&esp;玄慈因充满悔意而低下头颅,他头顶的戒点香疤在莹莹烛火中格外清晰。萧峰瞧着他这副甘心认罪的模样,反倒觉得没什么意思。
&esp;&esp;既然方丈大师可以确信二十五年前会在雁门关外埋伏我们一家是因为消息有误。那么萧某的要求便是请您将当年的一切调查清楚。这一次,请别再说因为没查出什么结果。萧某下次再听到您提起这件事,希望听到的是关于此事的所有真相。
&esp;&esp;他提的这个要求本就是玄慈应当要做的事情,玄慈听后自是一口应下,并道:萧峰施主,你的要求提的太过简单,不知你可还有其他需要老衲做的事?
&esp;&esp;萧峰摇头道:方丈大师做好这一件事,于萧某而言便已足够。
&esp;&esp;一旁的玄苦听到这里,看向萧峰的目光里既有感激,又有心疼,他知道萧峰小时候的心智就远比其他同龄的小和尚成熟,为人也更加懂事。
&esp;&esp;他接受玄慈的嘱托前往乔家帮助萧峰,本是当作应下玄慈的一件小事去做,收徒并不在玄慈的嘱托范围内,纯粹是他出于对萧峰的喜爱,自己做出的决定。
&esp;&esp;有些人觉得一个孩子比同龄人成熟,那么他就失去了幼稚的资格,平日里对同伴多担待也就成了他应该做的事情。
&esp;&esp;但是这个观念在玄苦这里并不成立,萧峰的成熟与懂事,只会加深他对他的喜爱,让他忍不住给予他更多。
&esp;&esp;方丈大师请不要着急,萧峰身边等着继续提要求的月月笑道,我们这还有三个要求呢。
&esp;&esp;--------------------
&esp;&esp;作者有话要说:
&esp;&esp;注:
&esp;&esp;1分析参考微信公众号今天狼吃草《参合庄上参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