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2)

&esp;&esp;若不是他们怂恿官家, 官家又如何会亲征被俘?

&esp;&esp;几人相视一眼, 皆嘿嘿坏笑起来, 可怜的官家,你既心狠,就休怪我们手辣了!

&esp;&esp;作为赎帝小能手,开封府尹徐秉哲以及吏部尚书王时庸可谓是经验十足,因而奸臣阵营的人便打算让他们二人先行试探。

&esp;&esp;次日早朝,关好入殿后方一坐下, 徐秉哲便出列,高声道:“官家,臣有奏!”

&esp;&esp;关好点头, 示意他继续。

&esp;&esp;见官家没有主动开口问罪,徐秉哲心中一喜,道:“臣昨日回府后,左思右想, 认为官家伐金之事大有可为,特献一计,为我宋廷出力!”

&esp;&esp;他双头高举过顶,弯腰将奏折往前递。

&esp;&esp;边上便有内侍上前,检查过后,这才捧着奏折往前,距离一步远的地方展开。

&esp;&esp;关好打眼一扫,略略点头:“徐卿此计不错。”

&esp;&esp;派宗泽出去对战金贼,这法子是真好。

&esp;&esp;见此,王时庸也侧步出列,朗声道:“官家,臣也有一计来助官家抗金!”

&esp;&esp;关好:“……拿上来。”

&esp;&esp;看过后,她继续点头:“王卿此计也很不错。”

&esp;&esp;宗泽年老,或可派李纲出征。

&esp;&esp;不错不错,都是好主意,好歹没跟郭京似的想出什么撒豆成兵的妙招,看来昨晚上他们确实是用脑子想的。

&esp;&esp;二人视线交汇一瞬,面上浮现喜色,官家同意就好!

&esp;&esp;王时庸再接再厉:“臣此法虽妙,可细究起来,到底有些瑕疵,只不知官家可愿御驾亲征?若官家亲至阵前,定能鼓舞士气,壮我宋军之心,灭金贼气焰!”

&esp;&esp;关好“哦”了一声,视线偏移:“徐卿作何想?”

&esp;&esp;徐秉哲思忖一瞬,接着点头:“臣觉得王尚书所言有理。”

&esp;&esp;紧接着,二人异口同声,力求坚定官家御驾亲征之心:“若官家亲征,臣也想追随!”

&esp;&esp;关好点头:“巧了,朕也是如此想的,既二位卿家这般忠心,朕亲征之日,特许二位随行,同朕一起灭金贼,壮军心!”

&esp;&esp;徐秉哲:“????”

&esp;&esp;王时庸:“????”

&esp;&esp;我们就是随口说说啊官家!

&esp;&esp;你见哪个文臣敢冲到前线去的?!

&esp;&esp;正常情况下,你不是该爱惜文臣,不许我们跟随,然后我们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最后在帝王之威下,迫不得已、涕泗横流的被留下吗?!

&esp;&esp;二人大惊,前者忙忙上前,说:“官家,我二人乃是文臣,虽有心报国,可又怕拖累将士,如何上得阵前?”

&esp;&esp;王时庸也唬出了眼泪:“抗金一事,分明是李纲、宗泽二人更有经验啊!”

&esp;&esp;关好摇头:“此二人尽皆莽夫,如何明朕心意?既是为国出力,当文武齐全,他们负责杀敌,你们负责阵前鼓舞气势,文武相和,岂不美哉?”

&esp;&esp;说罢,她以诚挚的双眼看着二人:“徐卿、王卿,你们方才可是亲口说想追随朕亲征的,该不会就是随口胡说来糊弄朕的吧?”

&esp;&esp;徐、王二人:“……”

&esp;&esp;我们就是随口胡说的呀!

&esp;&esp;关好语调轻松:“欺君之罪,可是要砍头的哟!”

&esp;&esp;“在这种国仇之事上欺君,九族可是会不保的哟!”

&esp;&esp;徐、王二人:“……”

&esp;&esp;见他们不吱声,她陡然拔高了音调,面罩寒霜:“众将听令,明日起,所有人等必随朕北上!大军先行,朕身为帝王,当整躬率物!”

&esp;&esp;接着,视线落在二人身上:“若朕及随行者临阵叛逃,乱箭当射!”

&esp;&esp;二人还待开口,宗泽便踏步上前:“官家,臣恳请领兵!”

&esp;&esp;关好:“准!”

&esp;&esp;

&esp;&esp;宋军一路北上,主战派成员更是冲在最前方,个个的胸膛高挺,腰杆子倍硬。

&esp;&esp;无他,官家予勇也!

&esp;&esp;关好此行虽心有忐忑,可每当她底气不足之时,便将赵桐的记忆翻上两翻,如此一来,莫说情绪共鸣,便是赵桐对军事上的见解,她也领悟到了几分。

&esp;&esp;身边俩贴身怂包依旧战战兢兢,眼见着离国都越近,他俩就越是踊跃劝谏,力求打断官家归都之心。

&esp;&esp;新帝归都动静不小,许是此次主战派占了上风,再有宋帝亲贤臣远小人,一路走来所为之事颇有章法,金人那边便老大不高兴了。

&esp;&esp;他们虽勇猛能打,可治国能手不足,无力吞下宋廷,只愿宋廷代代出怂货,好长期给他们上供。

&esp;&esp;如今上位了一个热血帝王,便是他们自信能将宋军打得落花流水,可也浪费兵力粮草不是?

&esp;&esp;这不,为了试探一二,金方将宋廷的两位太上皇给拎了出来。

&esp;&esp;时隔两日,东京在前,关好却收到了北方传来的加急密信,据说是亲爹血书。

&esp;&esp;李纲将送信人压上来的时候,心头颇为烦闷,只他在济州时见过官家最初的面目,倒也不急着劝谏,只暗示道:“上皇年老,久不问政事,且此信由北而来,未能肯定是上皇所书,官家莫要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