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1/2)

<dt css="rd">

&esp;&esp;天子赐食,乃是无上荣耀。

&esp;&esp;房公在众臣瞩目之下,操箸吸溜一口,浓稠的番茄汁包裹着色白细滑的汤饼,冒着热气儿被送入口中。

&esp;&esp;已近花甲之年的房玄龄骤然眼前一亮,赞道:“如此口感从前的确未曾用过,实在新妙,诸公且尝尝。”

&esp;&esp;一时间,廊庑下想起了唏哩呼噜的吃面声。

&esp;&esp;这番茄汤汁的滋味很足,便是不喜这一口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一大早赶来上朝,站了两三个时辰后,用这样一碗有滋有味的热汤饼,实在是冬春之交的不可多得啊。

&esp;&esp;隐约间,有几位年迈老臣开始夸赞兕子——

&esp;&esp;“晋阳公主小小年纪,竟能体察民情,躬身农耕之事,实在难得啊!”

&esp;&esp;“是啊。难怪陛下心生欢喜。”

&esp;&esp;“此乃天下幸事,皇后殿下教导有方啊。”

&esp;&esp;一片赞誉声中,偏偏有人冒头唱了反调:“晋阳公主不过是未满五岁的稚童,众位大人在这个年纪,怕是还在泥巴地里玩耍呢。我听闻此番南山种植番茄,三殿下也曾多次往返,出了不少力。想来,其中功劳,是三殿下谦让妹妹的。”

&esp;&esp;说话的是工部尚书杜楚客,已故莱国公杜如晦的弟弟。

&esp;&esp;贞观四年,李二陛下追忆旧人,将隐于嵩山的杜楚客召回长安,要他继承亡兄那份忠义,继续入朝做事。

&esp;&esp;后来,杜楚客从蒲州刺史,做到王府长史,如今又拜工部尚书。

&esp;&esp;私心里,他是李泰身边最支持夺嫡的人。

&esp;&esp;有了杜楚客带头,廊庑下登时又冒出几位大臣,顺着这话为李泰揽功。张阿难袖着手立在殿门外,面上只当没听到,眼神却暗中

&esp;&esp;流转,将这些人一一记下来。

&esp;&esp;中书侍郎岑文本,殿中侍御史崔仁师,给事中刘洎……

&esp;&esp;嚯。

&esp;&esp;除了关陇贵戚、博陵崔族,连关东庶族也掺和到储君之位的事务上来了。

&esp;&esp;张阿难冷眼嗤笑一声。

&esp;&esp;陛下可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他徐徐将相权分立,不正是要君王集权于一身么?

&esp;&esp;而且,廊下食是有餐位分配的。

&esp;&esp;按照宫中礼仪,这时候越位谈话其实是坏了规矩。御史若是记两笔上报了,免不得要罚扣些许俸禄。

&esp;&esp;李二陛下乐得见此,毕竟多罚两次,廊下食的本钱就捞回来了。

&esp;&esp;这会儿,难得众位大人都聚成一团议论纷纷,也没人不看气氛的站出来要弹劾。偏偏魏征就动身了。

&esp;&esp;他举着碗埋头猛嗦汤饼,吃光后,擦了擦嘴角,起身道:“三殿下此番居功几何,我不知晓。但众位仅凭空口白牙、厚脸一张,就想抢五岁稚童功劳的本事,魏征倒是佩服。”

&esp;&esp;穿堂风过,一时寂静。

&esp;&esp;魏征整了整衣冠,面朝带头提起这茬的杜楚客:“昔年王世充尚在洛阳称帝,你叔父杜淹曾被捕,因与莱国公有些过节,便故意谗言诋毁,害死了你与莱国公的胞兄。后来,杜淹论罪当诛,你却替他求情,免除一死。”2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