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爹我毕竟是以前的司州刺史、辅国将军,对一辈子的敌人北面有点好奇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吗?”
“行吧,这个齐王就是一般胡人的长相啊,年纪倒是和我差不多大,但已经是一脸横肉长得五大三粗的样子,幸而谈吐还算文雅,否则看起来就和那些草原力士差不多啊。”
不可能,拓跋珪明明长得那么好,刘夫人也是我亲眼见过的温婉美人,没道他们的儿子独独长成了一副粗野大汉的样子啊?
“那你觉得北面的皇帝拓跋珪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差不多也就是和齐王那样,就是更高更壮,看着就能吓哭小孩那种吧?”
不是的,不对,小豆子没见过拓跋珪,所以不知道拓跋珪是何等的仪表堂堂,他怎么会生出那样的儿子,明明这个跟小豆子回来的阿拓才更像是拓跋珪的儿子——
莫非,建康的那个齐王是假的?
那么,就连二十年和平盟约也是假的吗?
2
“爹,你怎么还站在门口,家里晚上有点什么吃的吗?”
虽然毛小豆对外是不苟言笑一板一眼的将军,但回家了在一手拉扯他长大的父亲面前就不用这么严肃。看诸葛承还在门口发呆,毛小豆穿过房舍朝着前院那里喊了一声,直接惊醒了还在质疑阿拓身份的诸葛承。
“哦,在厨房灶台里热着呢,自己去拿来吃吧。”
诸葛承本人会吃,但却实在是不会做,即使告老还乡后被迫在这间厨房里学起了厨艺,目前依旧维持在把生的东西弄熟而已的阶段。所以说,有些话纯粹是诸葛承编出来糊弄拓跋珪的,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有的是能治大国的人在烹小鲜上一窍不通。
好在毛小豆这孩子从来不挑,行军打仗时更不能入口的东西他都吃过,何况他爹至少已经弄熟了的正经吃食,只不过因为诸葛承弄得实在不算好吃,毛小豆脸上也没有什么愉悦的表情就是了。但诸葛承的关注点显然不在毛小豆身上,自这俩孩子开始吃饭起,诸葛承就一直在观察阿拓。
“你一个鲜卑人,吃得惯汉人的吃食?”
“回老将军,我们这种背井离乡出来逃命的,有的一口吃的就不错了,也就是这两年两边消停了后情形好了些,再加上将军他收留,才能每顿都不饿着。以前真饿的时候那可是有什么吃什么,连牛皮都啃过。”
“是吗?你也是个可怜孩子啊……这乱世里,到处都是像你这样颠沛流离的可怜人,万幸两边议和了,老百姓才有太平日子过啊。”
诸葛承嘴上在感慨阿拓的不幸遭遇,眼里深处却在打量剖析眼前这个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