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在拓跋嗣去世六年之后,拓跋焘才又一次站在了软禁毛小豆的那座屋子前。
因为拓跋嗣去时毛小豆的处在拓跋焘看来太过无情无义,所以他并没有像拓跋嗣之前交待的那样,在他身后尽力维系自己和毛小豆的关系。
不过拓跋焘也并没有改他父皇定下来的规矩,于是毛小豆身为一个男人,依旧住在已经易了主的大魏的皇宫里,只是在这六年里他也早就被人遗忘,仿佛他存在的痕迹也已经从这个世上消失。
“六年了,陛下从未来过我这里,想必这次是遇到了什么实在过不去的坎了?”
虽然拓跋焘没有听先皇的叮嘱,但却不得不承认他父皇关于毛小豆的评价是对的。这个汉人有着绝对的真才实学,并且能一眼看穿他所处的困境。
拓跋嗣曾经指点拓跋焘如果他当皇帝之后,朝堂上有任何解决不了的困惑就去求毛小豆,以一个单纯的失去了父亲的孩子的身份去求对方的话,只要不是和汉人打起来的事,毛小豆都有能力替他解决。
“他出身法家,朝堂才是他真正该去的地方,你年龄还小,只要求的时候装得可怜点,说这些为父我都还没来得及教你就去了,他那个面冷心软的……会帮你的。”
这些话拓跋焘本来是信的,但是当他目睹了毛小豆在他父皇驾崩那一天的表现,怎么看都觉得对方其实面冷心也冷。若对方根本不在意他的父皇,又怎么会在意他还来帮他,自己又何必送上门去自讨没趣。
毕竟拓跋焘身为皇帝,哪怕对面真的是他的长辈,对面也真的是位得道高人,但他依旧有着皇帝该有的尊严,不喜欢那种有求于人时的低姿态。何况他也不信,他的朝堂上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汉人为他忠心耿耿地卖命,又怎么会因为少了一个毛小豆的指点就转不起来。
这种想法成功地践行了五年,然后去年因为连续几年征伐大夏,国内各大粮仓的储备已接近耗空。接着年底的时候,柔然大肆进入关内劫掠,整个沿长城以内的国境线上,各个位于边塞城镇内的百姓无不遭难,无论官府还是百姓的存粮都被劫掠一空,数州请求中央紧急调拨粮食振边。
而到了今年该春种的时候,包括都城平城在内的附近几个州府接连遭遇大旱。司农日前在朝堂上反复提醒,若三日之内周边再不下雨,所有后续的农耕时节都会被耽误,那今年这些州必将大范围欠收,最终酿成举国范围内的饥荒。
于是走投无路的拓跋焘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终于踏足了这块六年不曾来过的地方。
但六年间不闻不问,一见面就要人出手解决问题,如果对面是自己的臣子那还好说,毕竟无论是君王的重用还是冷落都能用一句天恩浩荡作为由。但对面那位是他要称亚父的人,拓跋焘可以一直不来这里,却终究不好对着父辈颐指气使。
“亚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