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后人李白写蜀道难的一首诗,鹰愁涧也大抵类似。只不过如今仍是初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李白还未出世。
这些天,一件热闹事儿传遍了长安街,大姑娘小媳妇无人不知,故事的主角是一名叫做江流儿的年轻和尚。据说这江流儿之父本是新科状元陈光蕊,因在跨马游街时被丞相之女温娇绣球砸中,结下一段大好姻缘,却在携妻赴任期间被艄公刘洪打死,沉尸河底。幸前日所放生的一尾金色鲤鱼,本是河中龙王,趁机将陈光蕊救下,保存了尸首和魂魄。温娇为保全腹中子嗣,只能与艄公虚以委蛇,待到生下一子后,不得不将之抛于江中,后来此子被金山寺大德高僧法明拾得,取个乳名叫做江流。后来出家为僧,法名叫做玄奘。
江流儿长到一十八岁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寻到了自己的母亲,带着书信去到皇城,拜上外祖丞相,唐王发兵擒捉贼寇,龙王将陈光蕊放还阳间,这才还了江流儿一家团圆。
到后来,观音传道长安城,言西天佛土有三藏真经,着唐王派人去取。唐王选定了陈玄奘,玄奘本是如来佛祖座下二弟子金蝉子,因不听佛祖说法,被贬至下界轮回转生。观音知是他,便放心将此事交托给了他,又赠了他二件宝物:锦襕袈裟与九环锡杖。指点他西行路上,虽然千难万险,但有三个徒弟一路护持,必能有惊无险地到达西天。
玄奘法师,后人常称为唐僧、唐三藏的和尚,便带着行李和随从自长安出发了。他出发时,向唐王说,只需要三年五载,便能取经回来。哪里知道这一去就是十几年。
长安城里的人已经很久没人听见玄奘说法了,但值得庆幸的是,他们终于还是等到了树枝朝东的那一天。
而这时,等着玄奘的人还在路上苦苦等待着。
天上一天,地下一年。
这句话有夸张的成分,但人界与天庭的时间流速确实不同,地上过得快些,天上过得慢些。白寻等到敖烈的消息时,已是数月之后,她一知道他现在鹰愁涧,便马不停蹄地赶了过去。这一段时间,她在龙宫努力修习武艺、法术,颇有进展,驾云的速度比之前快了不少,至少也能日行千里。
她向章颜问清了鹰愁涧的方位,而后使了一个驭云术,出了西海,向鹰愁涧而去。
腾云约莫一天一夜,白寻既不觉得渴,也不觉得饿,只有迫切地想见他的欲望。远远地看见那方山涧,她按下云头,落在地面。周遭是一片阴暗幽深的密林,树叠着树,山叠着山,杂草灌木丛生,遮蔽了山间的小径,地面的落叶积了厚厚的一层,年深日久,不见阳光,催生出一层又一层氤氲的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