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若不是东汉乱世,弄不好,南徐得大夫比病人还多。都成了竞争关系,那态度叫一个好,这时,孙朗的档案就起到了作用。按着条目打分,肯定会有疏漏,但是,只能说,这就和后世的高考一样,已经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方式了。
如此轰轰烈烈的评医活动就在江东展开了,当然,第一次参考,可以按行医年限,及专业程度,投考相应的职称。有了资格之后,就有相应的晋升通道,像最基础的就是医工,就是基础的行医资格,但不能自行开业;而医工,是有三年的考查期,考上医工三年之后,方能投考医侍;而医侍想投考医官除了要四年工作经验外,还要有专业的成果。对的,要写论文。投到太医署,大家一块评定,一篇甲等上,或者三篇乙等上论文,证明你有专业性,有创新性,才能当医官;而医官到太医,就是成为医官之后六年,三篇甲等上论文!
反正孙权他们看到老太太折腾这些大夫的手段,都觉得,这些大夫若是有这种本事,还不如去当官了。
办学经济
老太太不在意,因为她让张仲景把这些年写的文章重新分类,他原本想写一本伤寒集的,老太太那是评职一路过来的,直接先让他总了一册,叫《伤寒杂病论》,把他认为天下瘟疫都是其实都是由邪风入体引起的。里面有案例,有方子,有过程,生死都有,一本书颇有份量!反正,她就是让人知道,太医令是要写本书出来的。
这下子,孙权去摸鼻子,周瑜觉得,我还是回江陵吧?再考下去,我觉得我这个都督都干不下去了。
两人都有点惺惺相惜,之前那点芥蒂都没了。周瑜不觉得自己聪明,而孙权觉得,大家真不容易。
而那群老朽大夫们,也被深深的打击了,还是那话。别管文武,谁又不想天下第一。什么文人相轻,其实各行各业,大家同行都相轻。
而老太太这时,又让孙权抛了一个大大的诱饵,他叫人把张仲景的书,刻成碑文,就放在国医堂里。大家可以用绢帛拓印回去保存!
要知道,这会可没有印刷书,有纸,但那种纸张术还不完善。要知道,一直到宋代,书籍纸张都是奢侈品,也就造成了,读书识字,就是一件奢侈的事。这会,连欧萌萌和张仲景谈事,也只舍得用沙盘的原由。
而同一时代,蔡文姬的父亲人生最大的一件的功绩是什么?就是参与制作了《熹平石经》。就是把经典刻在大石碑上,以存后世。就是因为知道知识的可贵,而他们那时能想到存世的法子,就是把经典刻在石头上,想要,自己拓印回去,这就是这会子,一个读书人最高的礼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