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想想甄家那老太太,这丫头的曾祖母,哪一个不是苦熬一般的到今日。而这位吃喝玩乐了一辈子,到老了,熬到新帝登基,很好,他们正好重新上船,他们贾家又能传三代。现在还弄了一个似有若无的贵妃进宫,这算盘,真是没有比他们家打得还精的。不过看看这十五岁的小姑娘,轻轻叹息了一声。
“您真的,贾家老太太哪里比得过您和曾祖母?而贾赦、贾政兄弟又哪里比得了父亲?说贾瑗嫁得好,我们家姑娘在外头,哪又差了?太妃真是,尽长他人志气。”甄妃看着老太太对自己欲言又止,不禁又气了。
说贾母能干,可是除了出身,她什么比得上老太妃和自己曾祖母?更不用说贾赦、贾政兄弟了,除了吃喝玩乐,还会干什么?至于说贾瑗,说她嫁得好!她更嗤之以鼻,现在才是六品知州的夫人,还敢说嫁得好。
“我啊,这么多年,就没见贾家老太太发过恼,从小就看她笑呵呵的,你说她漂亮,其实细想想,真不是,不过长得白,又爱笑,处处透着就是喜性,当初太宗皇后就极喜欢她,说她那福气错不了。她和你曾祖母自不能比,你曾祖母进宫带太上皇,自己儿子都不敢喂,要好好伺候主子。若没你祖母,也没我,没甄家今时今日的富贵。贾家老太太又不用,她十里红妆的嫁到贾家,富贵了一辈子。这好运,谁又能比得了。”甄太妃看了甄妃一眼,“你啊,也别气,叫我说,贾家从老太太到贾瑗,三代人,还真是比咱们家这四代强。”
“为什么?”甄妃更气了。
没教好
“凭着他们家不卖闺女,就比你父亲强得多。”甄太妃冷笑了一下,“当初贾家送贾瑗进宫,可是为了指婚。没想着做了女史,一到五年,就把人弄回去了。人家可不想让闺女来要这点富贵;还有,你不会真的觉得贾赦、贾政真不如你父亲吧?他们官没你父亲大,可是人家不惹祸。看看京城,谁家不说贾家兄弟是京中第一的孝子;到贾瑗,现在是才六品,连淑人还没够上,可是张镇将来可是宰相的根苗,再过二十年,门生故吏用网捞,这点你那两个姐夫比得上?所以奴才秧子体现在哪?短视!”
甄太妃在宫里一个甲子,真的一路看着宫里人花开花落,老话说的,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生百年,贾家就传了百年。贾家可是血染顶子,两代≈lt;a href=https:/tags_nan/sanguohtl tart=_bnk ≈gt;三国公,人家能传到今日,凭的可是实打实的功劳。
甄家又有什么?靠着女人的裙带子,就觉得自己能和百年氏族叫板?他们不会以为,能把女儿嫁到北静王家,就真的有了与这些士族们平起平坐的资本吧?叫你一声老亲,你就真的以为自己是老亲了不成。
这些话,老太妃早就想说了,只是她在宫中一辈子,讲的就是一个分寸。对太上皇,对新帝,对娘家,她其实一直很讲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