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闲聊一番话。李子彻又提了一件小事。
“待来年,朕要添嗣。到时候蓁蓁膝下有两个孩子。蓁蓁,朕再问你一次,可要协理宫务。有宫权在手,你总能替孩子们多筹谋一些。”李子彻讲道。
在帝王心里,他确实不想让皇贵妃摄六宫事。可对于心上人,李子彻还是乐意让其协理宫务。
摄六宫,协理宫务,这里面的门道多着。不可同日而语。
“不了。毕竟了解我,我最爱躲懒。何况来年了,膝下又添嗣。到时候想照顾了小孩儿,那都要太多的精力。再分心在宫务上,我怕孩子和宫务两头忙碌,倒是容易疏忽了哪一边。”万蓁蓁讲着推辞。
“蓁蓁,你的本事,朕最了解。罢,既然你不想,你知道的,朕从不勉强于你。”李子彻虽然有心,他多次提了话。
见枕边人一直拒绝,他也不为难。到说底,如今宫廷内苑的格局,那是帝王有意所为。
居高位,得圣宠的皇贵妃家世不显,不,应该说没家世背景。
至于有家世背景,又有皇子在身的惠妃、淑妃,那也只是协理宫务。
至于太子妃,还搭着一个揽总的名头。东宫,那知道的都赞一声东宫前途无量。
如今东宫的势力很好,至少这是帝王有意为之。
特别是来年的御驾亲征,帝王会如此,那背后的纠葛。
那跟边镇相干系,同样跟世家相干系。这里面掺合的,杨惠妃的母族也有戏份。
对于大皇子秦王一系,宏治帝有些怀疑了。或者说西疆的灭国之战,帝王会亲征,那就是发现西疆的边镇里有人插手太多。
对,这个有人,那指的就是杨氏一族。
帝王对杨氏一族起警惕之心。可不止怀疑了杨氏一族。
对于攀附于大皇子一系的人马,帝王也是要怀疑的。
偏生这般的巧,杨氏一族露了马脚,还是干的粗手粗脚。对此,帝王免不得又要怀疑了东宫。
给敌人挖坑,这事情以前的李子彻干过。一旦出现子嗣相争,宏治帝当然有同样的怀疑。
谁得好处?谁是先锋?
这里面的门道太多。或者说世家与朝廷纠葛太多。
剪不断,理还乱。怎么办?宏治帝当然是想凭着威望来解决。
威望,说穿了一钱不值当。可偏生它又很重要。
同样的事情,不同样的人,那有人就能办成。有人就要栽坑。
说白了,威望嘛,那是用胜利浇灌出来的。积小而成多,一点一滴的积赞。
对于宏治帝而言,他想稳住大好局面。又不想错过灭国之功。那么,当然御驾亲征最好。
捂盖子,哪一朝哪一代,什么时候都是通用的。如今的宏治帝在做的,他想做的,那就是捂盖子。
捂盖子的同时,锅里的粥,那还得煮熟了,煮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