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闻言,垂头拱手称是。
此时的刘邦并不会知晓,后来的他在诛灭韩信之后,蓦然思念起了郦食其,同样也是对他的儿子进行了分封、赏赐,后又改封为武遂侯,侯爵共传承了三世。
【其实关于郦食其的死,众说纷云。
一是说,郦食其的死是他咎由自取,明明人家韩信的下一个目标就是齐国了,他还非得去抢功,这下好吧,直接死翘翘了。
二是说,郦食其的死是刘邦造成的,刘邦明明派了郦食其去劝服齐国,却又偏偏下令让韩信攻打齐国,是刘邦没有调整、统筹好这两方人马的,所以导致的郦食其被杀。
三是说,郦食其的死就是韩信一生的污点,是韩信野心膨胀,贪功导致的,他因一念之差选择进军齐地,出卖了郦食其,导致郦食其最终被烹杀。
个人觉得第一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什么抢功??打仗不需要成本吗?能劝服当然要用劝服的方式啊,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方式,所以抢功这玩意儿根本站不住脚。
并且如果郦食其真的仅仅只是为了抢功,那么他临死之前便不会说出那句话,“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总之,他若是只是为了抢功,那么临死的时候他就不会顾全大局,宁愿为主要任务灭齐而死,也不愿意帮齐王说服让韩信不要进攻。
第二点,其实也不合理,郦食其的死不能扣在刘邦头上,认为是他没有协调好双方。
其实刘邦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双管齐下,先礼后兵嘛!齐国若是愿意吃敬酒,那就皆大欢喜,要是不愿意,那韩信这杯罚酒就得上场。
但他没想到人家齐王敬酒都喝到嘴里了,韩信这杯罚酒还硬是要上!
所以,郦食其的死真的要算在韩信的头上的,这可是《史记》司马公都没有办法给韩信洗白的事情。】
刘邦微微敛着眼帘,挡住了眼眸中闪烁的光芒,当时他刚刚夺取了韩信攻打魏国、代国、赵国三国后的兵马,韩信手中是没有属于他的人马的。
所以他也曾经怀疑是否是因为如此,韩信生出了危机感,所有想要拿下齐国,将齐国士兵捏在他的手里。
郦食其是他派去的不假,派遣他去齐国劝说齐王,也是为了若是可以的话,不要让韩信攻打齐国,进而掌控齐国,因为韩信实在太厉害了,厉害到兵权在他手里,他都开始害怕了……1
【嗯,说回去前线战场吧,与刘邦隔着广武涧对峙的项羽很快就收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在韩信的猛攻下,齐国就要完蛋了。
齐王也连夜向楚国逃亡,向楚国项羽救援。
项羽头都要炸了,各诸侯王也就剩下一个齐国还站在他的身边,这要是没了,那他项羽岂不是再一次被天下群起而攻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