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全之策是还是“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
在长孙无忌的劝说下,太宗皇帝最终还是还是打消了攻打乌骨城,直取平壤的这个念头,选择听从长孙无忌的万全之策。】
太宗皇帝眉头一皱,如此瞻前顾后……
【关于这一计策,有人曾经道,太宗皇帝放弃这一计策的决定,便彻底失去了胜利的果实。
后来,太宗回朝之后,与李靖曾经谈论过此事,他问道,吾以天下之众困于小夷,何也?
李靖道,此道宗所解。
太宗皇帝便又问李道宗,于是李道宗陈述了当时提出的乘虚直取平壤的计划。
太宗听完之后,内心怅然,他说,当时匆匆,吾不记得也……
当时太宗久攻不下,内心也焦虑,他很快就将乘虚直取平壤的计划忘却了。
胡三省曾经说过,太宗之定天下,多以出奇而取,独辽东之役,欲以万全制敌,所以无功。
其实说到底,当时的太宗到底和年轻时候的秦王不太一样了,他变得保守了。
此一战,若是发生在天策上将秦王时期,李世民估计就莽上去了,直接带着将士们将东北三省杀个对穿,但……
总之,太宗皇帝不敢悬师深入的深层原因无非是担心国内的复杂形势,唯恐辽东战败,出现隋殇之祸,所以他更想要稳一点,再稳一点。
其次,此次御驾亲征反而成为了掣肘。
太宗是真的不能赌啊,不能冒险啊,皇太子还不成熟,无法扛起大唐,所以太宗容不得半点闪失,他若是死了,大唐直接大爆炸。
别看什么唐协军,什么附属国,到时候他们会不会趁着大唐动荡时群起而攻之都未可知。】
太宗沉默良久,心情非常复杂,竟是他为了求稳而错过了战机吗?
杜如晦躬身拱手道:“陛下,在其位,承其职,您如今已经不是只需要往前莽、往前冲的秦王,比起一位猛将,您更是一位明君。”
房玄龄也道:“陛下,这世间猛将常有,但明君难得,你虽然作为猛将,或许错失了战机,但您身为君王。谨慎多思却是你必须做的。”
魏征皱紧眉头,“往日已不重要,陛下,您该看今朝。”
这样的道理,太宗又如何不知晓,只是他如今才刚刚坐上皇位,想法和心思都还未从天策上将秦王身上转变,却迎面得知他将来会因为犹豫、保守错过战机,这对他来说,委实有些不能接受。
太宗微不可见地点点头,“朕知晓的。”
尉迟敬德想的比较简单,“什么战机不战机的,依咱看,都是还未发生的,现在天幕提前告诉我们了,咱这次大杀四方是板上钉钉的,还有什么可以惆怅的呢?”
太宗闻言一笑,“如卿这般反倒心明眼亮。”
尉迟敬德挠头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