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1/2)

跟那些贵人,也有机会打交道。

若是下放到地方,时间久了,谁还记得他?

郑家?

郑家也有姓郑的子孙啊,不可能总把资源用在他的身上!

妻子?

如果是妻子的原因,他们一家更该留在京城。

要知道,妻子跟平昌公主、康王妃的生意,正做得如火如荼。

而这些作坊、铺子,也都在京城。

他们若是去了地方,这些生意怎么办?

真要出了什么事,鞭长莫及,损失了生意还是小事,关键是会得罪贵人啊。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季克己知道,自己的举人、进士都有极大的“好运”加持。

他自身的根基是很薄弱的。

他想留在京城,想多读些书,多积累,多沉淀。

妻子的生意,确实能够结交贵人,但到底只是“小道”。

季克己想要在官场彻底站稳脚跟,并能够走得长远,还需要提高自身的能力——读书!多做学问!

这些,才是正道啊。

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弘文馆、国子监等地方都有藏书。

还有许多名家、大儒,就是郑家的祖父、伯父等也都是博学多识的大老。

留在京城,季克己想读书就读书,想现场观摩官场老狐狸的惊艳表现就现场观摩。

可若是离开了,这些便利也就都没有了。

季克己认真的对郑晚君说:“君儿,离开京城很容易,但想要回来,却并不简单!”

那么多下放的官员,又有多少能回来的?

郑晚君:……

季克己的话也有道理。

他想要夯实自己的根基,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经营人脉,这些都没有问题。

可、可,郑晚君总觉得,应该紧跟男主的脚步,复制他的成功。

这样的话,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

不过,转念又一想,男主离开京城了,康王身边就空了呀。

可以让自家夫君趁虚而入,哦不,是多多表现,或许能够取代赵青云,成为康王最得力的心腹呢。

“……好!那就留在京城吧。”

……

康王为赵青云选定的地方,是个距离京城一千里左右的县城。

苦寒、贫瘠,基本上没有什么油水。

可若是好好干,也最容易出政绩。

一家人赶了二十多天的路,终于风尘仆仆的抵达了破败的小县城。

县城破,县衙更破。

咳咳,官场上有着“官不修衙”的惯例。

只要屋顶不破、墙不塌,那就是好的。

后衙是留给知县家卷居住的。

墙头上,已经长了草;

柱子、窗户、门板和家具上的油漆都开始脱落。

“阿娘,娇娇,这里实在没法住人。”

“咱们先在客栈待机日,我找人把后衙‘打扫’一番。”

赵青云在后衙转了一圈,皱着眉头对母亲和妻子说道。

他知道,自家阿娘和妻子都是精细的讲究人。

对于吃穿住用,都是非常在意的。

再者,赵青云也不想委屈了母亲和妻子。

官不修衙,可也没说不让知县“打扫”后衙啊。

“好!都听你的!”

顾倾城和韩娇娇柔柔弱弱的答应着。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