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2/2)

于是名悦府招工的工坊打一开始过来报名就是人满为患,而且除了鹿鸣府的幼儿园,还催生出带半岁到两岁娃娃的行当,不过眼下差事没过黑熊寨的明路,都是私底下托一些相熟人家照应,已经有学习班上报了此事,行当规范化估计也是时间问题。

白小芽细细算过野麻的数量,合上账册,棉布如今的价钱并未下降多少,全靠黑熊寨给手下做工人的福利才能叫百姓买的起,像是蜀商过来收购,一匹棉布五两银子都是卖的出手,这还是卖棉花过来的蜀商才能拿到的价。

好在渐渐回春了,市面上对棉布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减少,葛麻布这种从前百姓用的布料也能继续用起来,就说葛布,质地坚硬清爽透气,吸湿功能也不差,夏日穿上一点不闷。

在棉布出来前,就是读书人也常用葛布做头巾和内衬,只是葛布用材不是野麻,而是用葛藤和豆藤之类的茎蔓做原料,比起满山遍野一割一大把的野麻,茎蔓就难收集一些,虽然价是要比野麻贵一点,大部分百姓还是乐意送野麻过来售卖。

如今野麻占了织坊的大部分仓库,之后得多收取一些葛藤和豆藤,葛布在夏天的需求量会比麻布多,即便黑熊寨治下消耗不了,琼州蜀中黑熊寨都有门路,不会囤积。

——————————

榆州。

作为南境四州最靠北的一州,算是发展最好的地界,甚至可以说过了祁州和榆州的交界线,两个州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别的不说,单是榆州百姓,多少一个月都能吃上点荤腥,冬日老人也不会被冻死,就已经比从前祁州百姓的日子好上数倍。

而榆州刺史呢,不算是个贪官,如今大燕当官的真要说一份没贪的是寻不出来的,拿秦家来说,现在秦家的族长秦尚书令是不缺钱的,也不会做出抢占百姓良田的勾当,可逢年过节秦家在朝廷的门生官员是一定会送礼的。

这个礼是下面孝敬上面的,算大燕约定成俗的规矩,秦家若是不收就是乱了规矩,当然也不是说秦家收孝敬收的憋屈,旁人送银子过来还要道一句憋屈,未免过于得寸进尺。

只是秦家尚且如此,更不提朝中以及地方上的其他官员,尤其是地方,瞧着钱没有京城世家多,但真出一个钱宝来这样的巨贪,一个国库贪出来都是少的。

榆州刺史自认为自己还算清廉,尽管收了不少下面人的孝敬,却也没有做枉法之事,顶多是旁人有所求的时候给人一点操作空间,哪怕朝廷过来查他也不过是些无伤大雅的小事,即便锱铢必较,顶多给他降一降官位,不会说摘了他的乌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