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免不了又问什么是粉条?哪里有卖的,自己买一些回去做菜吃。
客商也不是直接介绍的,要做好生意也是有技巧的。他先是编了一个故事,说完了之后又说这是关内一个地方的特产,刚出没多久,现在十分火爆,他车上拉的这些还是他排队排了好长时间为了无数功夫才买到的。
把东西渲染的量少又不好买,十分难弄。一番口舌之下,买粉条的人逐渐多了起来。
他在关外停留了好几天,买粉条回家吃的人发现按照那人说的办法做菜或者单纯煮粉条,加些酸辣的调料,味道真的很不错。
关外的老百姓互相传开,说粉条好吃。加上他们平日里吃肉也都吃烦了,有个什么新鲜的吃食自然都趋之若鹜。
这么下来,客商带的那些粉条就全部卖光了。当然,主要还是粉条本身做出来的味道受人欢迎。
宋声得到了来自客商的反馈,想要建立一只小型商队的想法逐渐明朗起来。
日子过得很快, 去年今日他们的粉条厂才刚开始筹备建厂,经过一年的时间已经经营的如此红火了。
大概是换了个当官的管辖地方,又因为粉条厂带动了周边不少小生意, 附近的老百姓手头开始松泛些了。
厂子里面的工人一开始去了之后挣的钱都舍不得花,一年下来也攒了不少。有了余钱就上多打打牙祭, 这就催生了粉条厂附近许多小吃摊出现。
不过半年的时间, 小吃摊摆成了一条街,宋声并没有制止这种行为,而是派了专人来管理,维护治安, 还搞了个小吃一条街。
如今过年了仍旧有许多人在那里摆摊, 城里的人年后也都回去逛一逛, 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经济圈。
年后初五,宋家村。
张杏花终于收到了宋声和陆清从肃昌给他们寄来的粉条, 因为寄的量多, 年底跑商队的也少, 就走的驿站寄的。
这么一来就在路上耽搁了许久,年前寄的,年后初五才收到。
如今老宋家住的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过年了除了家中走亲戚的,剩下在村里头闲着唠嗑的都会跑来宋家说话。
宋声如今可是知府了,寄到驿站的粉条都是有人专门送过来的。彼时张杏花和大儿媳妇儿林氏正在家里陪着村里人聊闲话。
这时候有人过来, 还不是家中的亲戚, 大家都很惊讶。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在外面当官的宋声专门给家里人寄回来的东西。
村里人都没见过粉条, 上次寄回来的那一点还没怎么吃就没了, 别人就更没见过了。
看到张杏花拿了那么大一个布巾包着的东西,大家都好奇问:“杏花婶子, 你们家三郎这是给你们寄什么好东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