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听见宋声说如果李满愿意,可以来帮忙,给他开工钱。
张杏花叹了一声,“三郎心善,等窖建好了,我去问问。”
又过了一日,这路上的积雪化了不少,加上有行人出行,已经走出了一条路来。
这路既然通了,宋声也要去上学了。
天那么冷,张杏花心疼孙子还要走那么远的路,说道:“三郎啊,最近这炭咱们也卖了不少钱,冬日里太冷了,一来一回走这么久,身子受不住,明天奶奶让你爹跟你一块去进城,看看给你租个房子住,就不用总是来回这么辛苦了。”
宋家以前穷,拿不出多余的银钱在城里给宋声租房子住。
现下不一样了,宋家这个冬天卖炭挣了不少,昨个儿夜里张杏花盘算了一下,这灰花炭加上灶炭,卖了大概有三十六两银子。给孙儿租个房子住肯定是够了。
城里的物价高,普通的一间小屋子,里面只有床,衣柜和一张桌子,好点的还有个小马扎。就这么小小一间,一个月都要六百文到九百文不等。
如果是再在旁边加个耳房能够方便洗衣服洗澡的,那这就更贵了,都要一两银子起步。
租房的事张杏花跟宋老三说了,等明天宋老三就去问问,今天还得忙着建土窖的事,有些走不开。
不过有一点不太方便的事,到时候宋声如果晚上不回来住在城里,家里有个什么的没法找他拿主意,得亲自进城去找他。
宋声点点头,在城里租间房子确实方便许多,最起码寒冬腊月的不用在路上受冻了,还能省不少脚力。
现如今是腊月,这房子住上一月差不多就要过年了。
家里人便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让陆清跟着一块去城里住,方便照顾宋声。
陆清去了,宋声中午就能回去吃饭,不用在学堂吃了。
只是如果陆清也来,那这房子就不能只租一个单间了。得是带灶房和耳房的,那就得租一个带院子的。
带院子的就更贵了,一个月一个小院子一两银子起步。
不过为了孙儿,张杏花直接拍板说租个带小院儿的,让陆清一块跟着去照顾宋声。
宋声本来想着快到过年了,学堂也快放假了,到时候忍到过年就好了,不然过年的那段日子还要交租金。
但这冬天实在是太冷,他都有些受不住了。
第二天一大早,宋老三借了一辆村里的牛车,跟着宋声一块进城了,一起同去的还有陆清。
牛车一路把宋声送到了学堂,宋老三才转道去了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