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傲舜大军虽然有利器傍身,可到底身处两国相夹之地,此为地利半失。
二来,怀义小国屡次反复无常,此两国间只怕也并不亲近,此乃人心不合。
如此一来,哪怕是名将商善只怕也举棋不定,而今又受重创,想来短时间内不会兴起战事。”
平南侯基于军报做了推测,可他哪里知道,人家商善不愿意打仗自家大军也要扑上去将其撕的粉碎。
这会儿,景帝只是含笑听着,随后也点点头:
“爱卿所言甚是。”
一旁的安王也不甘示弱道:
“圣上,除此以外,这军报之中的军师不知是何许人也,能以巧计为我大周固守边疆,臣以为应当重赏之!”
安王掷地有声的说着,一双眸子里却暗藏算计,他虽掌管户部,可对于文臣来说,没有武将的支撑,那腰杆子到底不硬。
倘若他现在背靠武家军,试问右相又会如何待他?
而这位被武将军屡屡推崇的军师,让安王看到了切入的机会,这次这位军师的功劳他替他争定了!
景帝这会儿心中很是难言,安王这话虽然没有明说,可不就是打量着和自己抢人呗?
不过,不好意思,他提前下手了!
“王叔所言言之有理,待此事毕,朕便下旨请军师上京受赏。”
景帝难得这么干脆的同意安王的提议,不过安王想着今日乃是大喜之日,圣上如此也是情有可原,故而并未多想,旋即便沾沾自喜的站回原位,却没有注意到身后的乐阳侯那一言难尽的表情。
而一旁的吏部尚书也在这时开口道:
“启奏圣上,臣听闻这两日右相大人着人在京中广开粥铺,变卖家资供京中上下千余名流民果腹,颇受赞誉。
如今武将军既然吉人自有天相,朝中之事也需要右相大人操心,不知可否请右相大人还朝?”
吏部尚书这话一出,朝中一片寂静。
景帝面上的笑意收敛, 并未开口,这话虽是口口声声秉明圣上,可真正要请示的却是在场的平南侯与安王。
安王此番算计了右相, 平南侯又被右相此前压着雷睿明领功之事, 如今才短短数日,他们岂能罢休?
平南侯闻言,只面无表情的看了一眼吏部尚书, 吏部尚书一时心惊, 不由得后退一步。
“倘若此番无武将军等人戍守边疆, 你可知清北全省百姓便要沦为流民?
而右相口口声声认为那些将士白占了国库军费, 一旦此令落成, 造成的后果莫说此番他施粥三日,便是三辈子也还不清!”
安王这会儿也捋了捋袖子, 不紧不慢的补了一刀:
“清北是我大周北方之屏障, 若失清北之地,只怕京中也难有宁日啊。”
安王并未义正言辞的指责什么,可此言一出,在场诸人无一不想到若是清北失守,山阳地缓, 届时若傲舜大军欲挥师南下, 只怕也再无阻碍,一时面色苍白起来。
以至于原本想要站出来的臣子, 默默的收回了脚,徒留吏部尚书一人站在殿中, 冷汗淋淋。
景帝这时也开口道:
“汝为一部尚书, 不思百姓之忧,边疆之危, 罔顾为人之本,为官之责,谗言媚上,矫作妄言,来人,赐廷仗十,停职一月,静思己过。”
景帝这话一出,金銮殿中安静的呼吸可闻,左相与平南侯率先拱手:
“圣上圣明。”
安王这才敛了衣襟,躬身行礼:
“圣上,圣明。”
下一刻,两名力士执杖而来,吏部尚书面色一变,急急道:
“圣上,臣一心为国,不曾敢有半点儿私心啊!”
“哦?本王倒是听闻三月前,京兆尹曾上报过贵府郎君逼杀一对姐妹的案子,也不知此事可是一场误会?”
“这,这……”
景帝闻言,冕毓下的眉不着痕迹的皱了皱,此案发生在三月前,可偏偏他这个天子却犹如耳聋目瞑一般。
“行刑。”
景帝平静下来,语气泛着凉意。
下一刻,吏部尚书直接被扒下了官袍,当着众多官员的面狠狠杖责,一时右相一党的官员心中戚戚,待十杖毕,吏部尚书已是鲜血淋漓,整个人完全站不起来了。
随后,德安做了个手势,这才有两个内侍上前来将其拖了出去。
这是景帝登基多年内,第一次让金銮殿见血,众人看着即使刑凳被移开后,那金砖之上依然存在着的血迹,纷纷沉默了下来。
右相的重返朝堂之心愿,再度落空。
不过,此时的右相却并未有旁人所想象的那般惊慌,这会儿他正身着素衣,在相府之中的湖心亭下棋。
相府的湖与寻常人家的湖截然不同,其春夏秋日引山泉之水而注,清澈清新,待到冬日则以温泉之水缓缓灌溉,温暖如春,故水藻丰美,湖边鲜花如云,香气宜人。
今年天冷的早,这温泉水便早早引入,这会儿右相只穿着轻薄的单衣,坐在湖中亭中,却依旧面色红润。